1.中國佛教禪宗的經典作品和語錄
禪宗分為不同的宗派,不同的宗派有不同的代表著作。,《金剛經》及《維摩經》為禪宗所力薦。其他比較經典的有:《人本欲生經》、《安般守意經》、《陰持入經》、《道地經》、《阿毗曇五法四諦》、《十二因緣》、《八正道》、《禪行法想》《楞伽經》。
語錄,格言等有很多經典傳世,其中以兩首詩最為人樂道。
相傳五祖弘忍大師,當時在湖北的黃梅開壇講學,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翹楚者當屬大弟子神秀大師。神秀也是大家公認的禪宗衣缽的繼承人。弘忍漸漸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尋找一個繼承人,所以他就對徒弟們說,大家都做一首偈子(有禪意的詩),看誰做得好就傳衣缽給誰。神秀在院墻上寫了一首偈子“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而作為一個火頭僧——惠能就在神秀的偈子的旁邊寫了另外一個偈子: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后來呢,五組就把衣缽傳給了慧能,就成為了后來的六祖。
2.禪宗語錄的經典語錄
一:一切皆為虛來幻。(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二:不可說。(有些話是不能說出來的。一旦失口,往往一絲脆弱的牽伴都會斷掉,縱然痛惜也)
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色不二,性相不二。)
四: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自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 諸般痛苦。
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七: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八: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九: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zhidao一物,何處惹塵埃。
十:我不入地獄誰, 誰入地獄。
3.關于禪宗 的禪語小故事 大概在100字左右的、越多越好
百丈和尚。
凡參次有一老人。常隨眾聽法。
眾人退老人亦退。忽一日不退。
師遂問。面前立者復是何人。
老人云。諾某甲非人也。
于過去迦葉佛時。曾住此山。
因學人問。大修行底人還落因果。
也無。某甲對云。
不落因果。五百生墮野狐身。
今請和尚。代一轉語貴。
脫野狐遂問。大修行底人還落因果。
也無。師云。
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
作禮云。某甲已脫野狐身。
住在山后。敢告和尚。
乞依亡僧事例。師令無維那白槌告眾。
食后送亡僧。大眾言議。
一眾皆安涅槃堂。又無人病。
何故如是。食后只見師領眾。
至山后巖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
乃依火葬。師至晚上堂。
舉前因緣。黃檗便問。
古人錯祇對一轉語。墮五百生野狐身。
轉轉不錯。合作個甚么。
師云。近前來與伊道。
黃檗遂近前。與師一掌。
師拍手笑云。將謂。
胡須赤更有赤須胡。
4.王陽明語錄100句
王陽明100句心學語錄
1.“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p>
2.“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于吾心?!?/p>
3.“心即理也?!薄靶耐鉄o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p>
4.“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p>
5.“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保ㄋ木浣蹋?/p>
6.“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p>
7.“有志于圣人之學者,外孔、孟之訓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螢爝之微也,不亦謬乎?”
8.“圣人與天地民物同體,儒、佛、老、莊皆我之用,是之謂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謂小道?!?/p>
9.“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惡莫深于襲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恥,四者備而禍全?!?/p>
10.“夫學貴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雖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為是也,而況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雖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為非也,而況其出于孔子者乎?”
11.“所以為圣者,在純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雖凡人,而肯為學,使此心純乎天理,則亦可為圣人?!?/p>
12.“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圣賢?!?/p>
5.禪宗語錄的語錄流派
各派的主要語錄有:菏澤宗的《菏澤神會禪師語錄》,現存敦煌卷子中發現的三個寫本;溈仰宗的《潭州溈山靈佑禪師語錄》、《袁州仰山慧寂禪師語錄》,明圓信、郭凝之編,各1卷;臨濟宗的《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唐慧然集,1卷;曹洞宗的《瑞州洞山良價禪師語錄》、:撫州曹山元證禪師語錄》和《筠州洞山悟本禪師語錄》各1卷,前者為明圓信、郭凝之編,后二者為日本慧印校訂,另有《撫州曹山本寂禪師語錄》上下兩卷,上卷為郭凝之編集,下卷為日本沙門玄契編次;云門宗的《云門匡真禪師廣錄》,宋守堅集,3卷;法眼宗的《金陵清涼院文益禪師語錄》,郭凝之編,1卷;臨濟宗楊岐派的《楊岐方會和尚語錄》(又稱《袁州楊岐山普通禪院會和尚語錄》),宋仁勇編,2卷;黃龍派的《黃龍慧南禪師語錄》(又稱《普覺禪師悟錄》),宋慧泉集,1卷等。(蘇淵雷沈詩醒)
6.王陽明100句心學語錄
1、以事言謂之史,以道言謂之經。
【譯文】用事實記述的叫做史,用道理記述的叫做經。
2、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譯文】人必須在做事上磨煉,才能真正站得住腳;才能做到于靜中能安定,在動中也能安定。
3、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豈有工夫說閑話、管閑事。
【譯文】堅持自己的理想就像心痛。一心就在疼痛上,哪有時間說閑話、管閑事?善念發而知之,而充之;惡念發而知之,而遏之。
【譯文】善念生發時心里知道了,就擴充它;惡念生發時心里知道了,就制止它。
4、悔悟是去病之藥,然以改之為貴。
【譯文】悔悟是去除病的藥物,但最為重要的是改正錯誤。
5、與朋友論學,須委曲謙下,寬以居之。
【譯文】與朋友談論學問,必須婉轉曲從謙虛下問,與之寬和相處。
6、圣人亦是學知,眾人亦是生知。
【譯文】圣人也是通過學習才了解道理的,眾人也是天生就具備了解道理的本能。
7.禪宗的一些哲理名言
禪宗哲理名言
“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p>
“殺人刀,活人劍?!?/p>
“懸崖撒手,自肯承當。死而復蘇,欺君不得?!?/p>
“打得念頭死,方得法身生?!?/p>
“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p>
“以真理為習慣,化習慣為真理?!?/p>
“引爆激情,頓開智慧?!?/p>
“時時可死,步步求生?!?/p>
“參要真參,悟要實悟?!?/p>
“即此用,離此用;離此用,即此用?!?/p>
“高處高平,低處低平?!?/p>
“放下歸零;歸零達道?!?/p>
“自立立人,自達達人,自覺覺他,覺行圓滿?!?/p>
“異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攀援,不能證得?!?/p>
上述禪話說得何其好???可是誰能做到呢?
人生最大痛苦,莫過于“知道做不到”——道理都知道,就是做不到!
禪修的意義在于:讓你真正“知道”,并且“做得到”——只許你“會”,不許你“知”!
8.佛家語錄三則讀書筆記
倉央嘉措《問佛》我問佛∶為何不給所有女子美麗的容顏?佛曰∶那只是曇花一現,用來蒙蔽世俗的眼,沒有什麼美可以抵過一顆純凈仁愛的心,我把它賜給每一個女子,可有人讓她蒙上了灰。
我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麼多遺憾?佛曰∶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既遺憾,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我問佛∶如何讓心不再感到孤單?佛曰∶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 多數帶著這種殘缺度過一生,只因與能使它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失去擁有它的資格。
我問佛∶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怎麼辦?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 別問是劫是緣。我問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佛曰∶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 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我問佛 :為什么總是在我悲傷的時候下雪 ?佛曰:冬天就要過去,留點記憶 。我問佛:為什么每次下雪都是我不經意的夜晚 ?佛曰:不經意的時候人們總會錯過很多真正的美麗 。
我問佛:那過幾天還下不下雪 ?佛曰:不要只盯著這個季節,錯過了今冬,明年才懂得珍惜。我問佛:為何人有善惡之分?佛曰:人無善惡,善惡存乎爾心 。
我問佛:如何能靜?如何能常?佛曰:尋找自我。我問佛:世間為何多苦惱?佛曰:只因不識自我。
我問佛:人為何而活?佛曰:尋根。我問佛:何謂之根?佛曰:不可說。
我問佛:你多大 ?佛曰:我就算一歲,我也是佛,你就算100歲如果固守自己的心靈那也是人我問佛:世事本無常是什么意思 ?佛說:無常便是有常,無知所以無畏 .我問佛:我的感情總是起起落落。佛曰: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漲落浮浮沉沉方為太平。
佛曰:執著如淵,是漸入死亡的沿線 .佛曰:執著如塵,是徒勞的無功而返 .佛曰:執著如淚,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飛散 .佛曰:不要再求五百年,入我空門,早已超脫涅(磐) 。我再拜無言,飄落,墜入地獄無間 .佛曰::緣為冰,我將冰擁在懷中; 冰化了,我才發現緣沒了 。
佛曰::一切皆為虛幻 。我信緣,不信佛 。
緣信佛,不信我 。佛曰:緣來天注定,緣去人自奪。
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笑著面對,不去埋怨。
悠然,隨心,隨性,隨緣。注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佛曰:剎那便是永恒。佛把世間萬物分為十界:佛,菩薩,聲聞,緣覺,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 .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為六道眾生。
六道眾生要經歷因果輪回,從中體驗痛苦。在體驗痛苦的過程中,只有參透生命的真諦,才能得到永生。
鳳凰.涅盤.佛曰: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佛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
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佛曰:苦海無涯,回頭是岸。
佛曰: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 若離于愛者,無憂亦無怖。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佛曰: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全無是類。不過是滿眼空花,一片虛幻。
佛曰:以物物物,則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則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實,名物不實,是以物無物也。
佛曰:將生命結束在愛人面前,瞬間的痛苦,永恒的幸福,無法抵擋的誘惑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佛曰:吾法念無念念。
行無行行。言無言言。
修無修修。會者近爾。
迷者遠乎。言語道斷。
非物所拘。差之毫厘。
失之須臾。佛曰:如人鍛鐵。
去滓成器。器即精好。
學道之人。去心垢染。
行即清凈矣。佛曰:凈心守志。
可會至道。譬如磨鏡。
垢去明存。斷欲無求。
當得宿命。佛曰:緣來則去,緣聚則散,緣起則生,緣落則滅。
佛曰:“不放不住,方可久持心念”,如此的放不下,實在有違做人之道。佛曰:少欲,則少煩.佛曰:出口即錯。
人曰:說錯即對。佛曰:人在荊棘中,不動不刺。
9.佛的經典語錄有哪些
下面是一些佛教的經典語錄:
1,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
2,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自觀自在,守本真心。
3, 所謂無上正等正覺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靜心是也。
4,眾生由其不達一真法界,只認識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別執著之病。
5,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謂絕對沒有。
6,眾生念念在虛妄之相上分別執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難知是假,任復念念不停,使虛妄相于心紛擾,故名曰妄念,言其虛妄之相隨念而起也。
7,根身器界一切鏡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計較,徒增煩惱。
8,一切處無心是凈;得凈之時不得作凈想,名無凈;得無凈時,亦不得作無凈想,是無無凈。(無凈無無凈,即是畢竟凈。)
9,與外不染色聲等,與內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為證;得證之時不得作證想,名無證;得無證時,亦不得作無證想,是名無無證。(無證無無證,是名畢竟證。)
10,若起精進心,是妄精進;若能心不妄,精進無有涯。